新建民用运输机场选址阶段工作流程及重点内容研究

2023-01-13 10:40

根据《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CCAR-158-R1),运输机场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包括:新建机场选址、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项目核准)、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实施、验收及竣工财务决算等。

    与上述工程建设程序配套的飞行程序设计工作,一般包括:新建机场选址、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正式设计。

    其中,机场选址是新建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工程的第一步,需要研究分析机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确定跑道位置、方位、长度、机场标高、进离场飞行方案等,下面,本文将针对新建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设计工作重点,展开研究分析。

    目前,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设计工作主要依据为《民用机场选址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AP-129-CA-02(以下简称《深度要求》),《民用运输机场场址审查暂行办法》AP-158-CA-2013-01(以下简称《审查办法》)。

    根据《深度要求》,民用机场场址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2、机场净空、空域及气象条件能够满足机场安全运行要求,所用空域与邻近机场使用空域无矛盾或能够协调解决,空域规划与机场容量相协调;

    3、与城市距离适中,机场运行和发展与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飞机起落航线尽量避免穿越城市上空;

    4、场区场地能够满足机场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需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电磁、地磁环境相对良好,地形、地貌相对简单,土石方工程量相对较少,满足机场工程的建设和安全运行要求;

    5、具备建设机场导航、通信和监视设施的条件

    在机场场址满足上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机场选址报告应完成以下主要内容:

    1、初步确定场址跑道中心或基准点位置、真方位、磁差、跑道长度等基本情况;

    民用机场选址工作分初选、预选、比选三个阶段,初选阶段一般由业主联合地面设计单位通过图上作业、现场初勘,寻找具有可能建设民用机场的初选场址。

    业主和地面设计单位对初选场址逐个调查有关技术资料,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择场址条件相对较好的预选场址,预选场址一般不少于3个。

    之后,业主将预选场址按照《审查办法》附录3 第1项,“当地政府对预选场址意见的函”格式提供,其中包括预选场址位置、与城市距离(直线距离、公路里程)、参考坐标点、跑道方向、场址标高、跑道长度、风力负荷计算结论等内容,飞行程序设计单位以此为依据,对预选场址的空中运行条件进一步研究论证,结合飞行程序实际需求,确定场址跑道中心或基准点位置、跑道方向等。

    2、初步确定导航、监视设施的类型、数量及不同的备选布局方案;

    根据《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指导材料》IB-TM-2010-004,导航台的选址应符合飞行程序设计的要求,并满足导航设备的工作环境、地方规划、投资规模等要求,同时考虑供电、维护、维修及值班人员生活的需要。

    由上述材料可知,导航台址首先应满足飞行程序设计的要求,因此,设计单位应根据飞行程序实际需求,结合机场建设规模、管制运行模式等,初步确定导航、监视设施的类型、数量及不同的备选布局方案。

    3、分析各预选场址周围150公里(含)范围内的机场(军用机场、民用机场)分布、空域与本场的关系和航行上的矛盾,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或与有关部门协调的可能性。预选场址邻近我国边界线时,应分析起降航线与边界线的关系。

    此项内容主要分析周边军民航机场分布及空域现状,以此为基础,结合机场建设规模、管制运行模式等,提出本场空域需求以及符合要求的进离场飞行方案。

    此外,业主还应按照《审查办法》附录3第19项的要求提供由相关部门出具的预选场址周边军事设施说明的函。

    4、按照《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对障碍物限制面、障碍物评价面(OAS)(如果设有仪表着陆系统)、平行进近障碍物评价面(PAOAS)的要求,以及对地形复杂场址飞机一发失效起飞爬升面的要求,描述机场周边障碍物情况。

    上述净空评估工作,包括障碍物限制面、OAS、OIS、VSS、以及相应离场、进场、等待、精密、非精密进近复飞保护区,初步确定运行标准;对于地形和空域复杂预选场址,根据需要设计各场址PBN进离场飞行方案,初步分析设计PBN飞行程序可行性。

    5、初步确定净空处理需求

    根据前文计算所得的运行标准,结合气象统计数据,根据需要,初步确定净空处理需求。

    根据《深度要求》,气象统计数据应调查搜集场区当地或附近气象台、站(注明与预选场址的标高和位置关系)一般不少于连续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该资料应尽可能符合航空气象的要求,并分析气象资料与所选场址的关系,主要内容:月平均水平能见度、云高和平均低云量得统计或调查资料,程序设计单位结合上述气象数据资料,初步确定净空处理需求。

    6、简要说明各场址进离场飞行程序方案与城市规划、布局关系

    此项内容主要依据业主根据《审查办法》附录3第6、9项提供的当地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出具的对预选场址意见的函,说明进离场飞行程序与城市规划、布局关系。

    7、综合分析各场址净空条件、空域环境、气象资料等基本要素,确定选址阶段推荐场址。

    根据前文所述选址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可知,选址阶段需要业主提供的主要基础数据资料如下:

    1)当地政府对于预选场址意见的函;说明预选场址位置、与城市距离(直线距离、公路里程)、真方位、参考坐标点、场址标高、跑道方向、跑道长度、导航设施配置情况说明;

    2)当地气象部门对气象观测统计资料的说明,提供预选场址范围内或地区性气象观测点连续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风向、风速等级及频率的统计或调查资料,风力负荷图,月平均水平能见度、云高和平均低云量的统计或调查资料,大气温度(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以及大风、雷暴、雾、降水等与飞行密切相关的天气条件);

    3)预选场址周边人工障碍物数据,自然障碍物树高说明;

    4)军方(含火箭军)对跑道位置、磁方位、跑道长度、空域使用范围及进离场方案意见;

    5)当地环保部门对预选场址环境条件意见的函

    6)当地规划部门对预选场址意见的函

    本文根据中国民航针对选址阶段相关规范,总结概括了新建民用运输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设计工作流程及重点内容,并对所需提供的基础数据资料、设计依据等作了简要说明,以期对飞行程序设计单位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帮助。更多关于运输/通用机场选址需求欢迎和我们咨询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