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如何进行民用运输机场选址评估
2023-01-13 10:48
机场选址除考虑区域空域条件、净空条件外,还要考虑机场对区域及城市的服务水平、地面交通条件(可达性)、机场体系的合理性、场址条件(气象、地质、环境及建设条件)等。机场与主要服务城市距离适中,过近不可避免与城市发展产生一定的矛盾,对城市的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距离过远会降低对城市的服务性,增加了航空运输的外部成本;新机场满足航空运输需求的同时,还肩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场址基本要求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民用机场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1)符合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2)机场净空、空域及气象条件能够满足机场安全运行要求,使用空域与临近机场使用空域无矛盾或能够协调解决,终端区空域容量与机场容量协调。
3)符合区域、城乡规划,填海机场还需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机场与所服务的区域或城市(群)距离适中;机场运行和发展要与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飞机起落航线尽量避免穿越城市上空。
4)场区场地能够满足机场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需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电磁、地磁环境相对良好,地形、地貌相对简单,土石方工程量相对较少。满足机场工程的建设和安全运行要求。
5)具备建设机场导航、供油、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道路、排水等设施、系统的条件,能满足机场运营要求。
6)不占或少占用良田、耕地、林地、湿地或草地,拆迁量和工程量较少,工程投资经济合理。
7)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及文物保护要求,场区地下无重要矿藏。
8)尽量避免影响重要的工矿建设、水利水电建设、重要的供水水源的保护区、国家规定的历史文物保护区、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等地区;避免在发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选址。
9)尽量避开高压输变电设施、核电站、电气化铁路等强辐射源。
10)有条件用海的场址,除符合相关规划外,尽量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机场选址工作路线
1)根据航空运输需求预测,机场战略定位,确定新机场选址(建设)规模及远期用地规模
2)立足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结合现状军用、民用机场分布及各自使用及服务范围,城市总体规划、地形地貌状况、河流走向、以及交通条件等,确定选址方向和选址区域。
3)根据净空条件、气象条件、城镇分布、与邻近机场跑道方位的关系等,确定场址跑道方位。
4)结合周边军、民用机场本场使用空域、区域航线结构等,在空域条件优先的原则下,筛选预选场址。
5)对预选场址从飞行程序、飞行性能、净空条件、气象条件、交通条件、公用配套设施、场地建设条件等多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6)通过定性分析、定量比较,综合评价,推荐首选场址。
当前机场选址的特点
1)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军、民用机场数量的增多,密度的增大,机场选址的范围越来越受限,选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越来越大。
2)由于我国长江以北多平原,长江以南多丘陵山区;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机场和人口密度大,机场选址总体呈现出南方比北方困难,东部比西部困难。
3)空域环境及条件已成为机场选址最优先要考虑的因素,这里面既有技术的因素,也有协调因素。很多情况下,空域条件成为场址是否可行“一票否决”条件。
4)新机场“上山下海”可能会成为常态。
上一页
上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拷贝,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